五氧化二磷(三氧化二磷)
讲座吸引了近100名患者及家属的全程参与。
人工肝治疗是传染科一项重要的专科治疗,据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一共完成人工肝治疗患者达2004例次,包括血浆置换:993次,DPMAS:705次,胆红素吸附:164次,双重吸附联合血浆置换:44次,MARS:5次。我们今年的汇报总结工作相比医院稍晚一步,明年我们将做到与医院同步。
静疗小组在2017年里完成了一例PICC导管堵管的再通,置管后肢体肿胀原因的排除,进行了传染科护士对PICC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的调查分析,总结了住院患者对置入PICC导管的体会。治疗中抗凝剂的使用一直存在研究和探讨,人工肝护理组,实施个体化抗凝方案,对凝血功能差及首次行人工肝治疗患者采用枸橼酸钠抗凝。2016年9月华西医院传染科护理团队相继成立了品管圈小组、人工肝小组,静疗小组,血糖小组,压疮伤口小组,疼痛管理小组。与消化科、金卡、急诊等相关科室联合开展人工肝治疗,共完成34例次治疗。疼痛管理小组制定疼痛评估量表,对肝穿刺和肝癌患者全面展开疼痛评估和记录,组织疼痛相关理论及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水平,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疼痛管理意识和能力。
整个汇报过程,汇报者胸怀壮志,聆听者激情满满。伤口小组通过收集资料对比,2017年院外已患压疮痊愈率为38.89%,较2016年上升20.89%。最后是观看睡眠教育视频,从视频中大家无论从评估技巧、评估时效、后期干预等都受到很大的启发
介绍了科室睡眠品管圈开展的情况。临床心理评估与治疗中心的组织架构,华西心晴指数问卷相关知识,睡眠质量评估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应用。首先,护士长指出骨科患者除了我们随时关注的身体疾病以外,心理和睡眠问题也应当关注和重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日,华西医院骨科医护人员在骨5示教室举办了2017年心理与睡眠关爱病房项目总结汇报会,汇报会由护士长主持,李玲利护理博士总结了骨科2017年心理与睡眠关爱病房项目的建设,科室医生、护士共40余人参会。
汇报会分五个环节进行,即2017年骨科心理与睡眠关爱病房科研项目总结,品管圈进展情况,华西心晴指数问卷(Huaxi Emotional-distress Index,HE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实例模拟评估、观看睡眠健康教育视频。第四个环节是实例模拟评估,由科室护士周婷老师以临床操作为实例,模拟问卷评估场景,演绎评估流程,并由大家一一点评并作细节指导。
最后是观看睡眠教育视频,从视频中大家无论从评估技巧、评估时效、后期干预等都受到很大的启发。接下来李玲利老师总结了2017骨科心理与睡眠关爱病房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成绩2017年12月5日晚6时,由四川华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技能中心联合主办的急救技能专项培训班在临床医学教学楼举行,来自工商银行成都滨江支行的40名员工参与了本次培训。四川华西健康科技公司开设急救技能培训课程,以培养合格的第一目击者为目标,彰显了公司医学产业化发展的先进理念。
首先,由主持人对培训内容及注意事项作了简短的介绍,接着来自工行滨江支行经营管理部的徐明元经理发表了讲话,徐经理指出急救技能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熟悉急救知识与技能无论是对我们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大有裨益。。统计学研究发现,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培训过程生动有趣,学员们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与考核,掌握了基本急救技能。
培训课程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包括讲授、分组练习及考核。最后来自临床技能中心的韩英老师、赵蓉老师和张超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分组练习和纠错,并对学员们在情景模拟下实施紧急救助进行操作考核。
银行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可能发生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源性猝死。面对突发事件,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不仅仅是对个体生命的保护,更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有力体现。
急诊科主治医师余海放老师采用国际标准课件并结合实际案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及电击除颤等三个方面为大家讲授急救知识,并使用模拟专业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为大家演练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后,从拨打120到实施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的全过程,重点介绍心肺复苏的操作手法及AED的使用。本次培训结合学员们的工作背景,制定了符合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生命支持专项培训及考核本次培训结合学员们的工作背景,制定了符合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生命支持专项培训及考核。首先,由主持人对培训内容及注意事项作了简短的介绍,接着来自工行滨江支行经营管理部的徐明元经理发表了讲话,徐经理指出急救技能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熟悉急救知识与技能无论是对我们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大有裨益。急诊科主治医师余海放老师采用国际标准课件并结合实际案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及电击除颤等三个方面为大家讲授急救知识,并使用模拟专业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为大家演练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后,从拨打120到实施心肺复苏、电击除颤的全过程,重点介绍心肺复苏的操作手法及AED的使用。统计学研究发现,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
四川华西健康科技公司开设急救技能培训课程,以培养合格的第一目击者为目标,彰显了公司医学产业化发展的先进理念。面对突发事件,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不仅仅是对个体生命的保护,更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有力体现。
2017年12月5日晚6时,由四川华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技能中心联合主办的急救技能专项培训班在临床医学教学楼举行,来自工商银行成都滨江支行的40名员工参与了本次培训。培训过程生动有趣,学员们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与考核,掌握了基本急救技能。
银行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可能发生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培训课程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包括讲授、分组练习及考核。
。最后来自临床技能中心的韩英老师、赵蓉老师和张超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分组练习和纠错,并对学员们在情景模拟下实施紧急救助进行操作考核最后,唐梦琳护士长对本次读书报告进行点评与总结,指出ICU家属管理是科室全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与践行以患儿和家属为中心理念的重要环节,希望科室所有人员引起高度重视,不仅能够从本次读书报告中获得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相关理念和技巧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做好家属管理,发现问题,持续改善,不断总结与提高,以提高家属满意度,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在讲解过程中,曹型翠护师结合多个临床真实案例,联系临床实际向大家展示怎样运用ICU家属管理的原则和技巧实施个体化的评估与干预。
二是做好家属探视接待的三十分钟,包括探视前的环境准备、患儿准备,以及探视时的应对与沟通技巧。随后,科室人员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对读书报告中涉及的管理难点和热点进行热烈讨论与经验分享。
本次读书报告由曹型翠护师主持,她从小儿ICU收治患儿的低龄性、病情的复杂性、家属的高期待性等科室特点出发,全面分析了家属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提出ICU家属管理的四大措施:一是做好术前宣教,包括择期手术患儿术前健康宣教、急诊患儿术前宣教以及手术当天的沟通。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小儿ICU是对危重患儿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的场所,为了保证抢救及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防止交叉感染,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为了做好ICU患儿家属管理,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12月7日,科室组织开展了关于规范ICU家属管理与沟通的专题读书报告,部分医生参与。
四是做好转科患儿的家属管理,包括提前与家属沟通转出时间、医疗护理文书整理、患儿及相关物品的准备、转出后的随访与后期交流。三是做好特殊病例患儿的家属管理,包括病情特别危重、家属配合度较低、有潜在医疗护理纷纷以及需要临终关怀的患儿家属,应掌握特殊的沟通与安抚技巧,并加强医护协作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我院八年制学生邱实(导师泌尿外科魏强教授)、王家嵘(导师血管外科赵纪春教授)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右肾切除术项目中获得第一名(一等奖),八年制学生陈楠(导师胸外科刘伦旭教授)、张蜀鑫(导师神经外科刘艳辉教授)在腔镜下外科操作项目中获得第二名(二等奖),硕士研究生尚启新(导师胸外科陈龙奇教授)、温定岢(导师神经外科游潮教授)在胸腹腔镜下解剖结构辨识项目中获得第二名(二等奖)。首次参赛即获得多项佳绩,充分体现了我院医学生出色的综合素质,以及在临床技能操作、临床思维方面的扎实基础。本次竞赛是我院首次选派学生参加的高水平国际外科技能比赛,外科学系高度重视,组建了由胆道外科游蓁、胃肠外科孟文建、泌尿外科李响、廖邦华、心脏外科肖正华等骨干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利用技能中心自主在线训练平台及手术模拟操作系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学校国合处、学院临床技能中心、教务部、学工部、国合办等行政职能部门的给予了协作支持。12月5-6日,华西医院派出由八年制学生、硕士研究生组成的6人代表队,应邀参加了在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举行的国际大学生外科奥林匹亚大赛,同时有来自俄罗斯、德国、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50支代表队,我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代表队是首次参加该赛事的中国代表队
胸部肿瘤科主任卢铀教授、邓洪新教授,精准医疗中心蔡绪雨博士、石虎兵教授、许恒教授,分别就肺癌精准医疗发展现状、干细胞临床研究进展、肿瘤液体活检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精准医学在靶向治疗及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药物基因组学在精准医学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本次研讨班围绕基因组等组学技术和人工智能医学等精准医学重要技术领域开展专题培训和课堂研讨,帮助行业管理部门、企业负责人和科研单位准确把握当前精准医学发展形势,有利于促进精准医学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和推动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国内精准医学研究和实践的倡导者、开拓者和引领者。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全市新经济发展大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健康城市,助力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2017年12月7 -8日,由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科技局主办,华西医院科技平台部牵头、成都华西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实验医学科承办的成都市精准医学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专题研讨班在临床教学楼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市级相关部门、区市县科技主管部门、局系统和各大医院共计170余人参会。
我院魏于全院士、张文庚教授,省人民医院杨正林副院长分别做了题为生物治疗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进展、华西精准医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思路、遗传性疾病的精准医学的专题报告。消化内科主任唐承薇教授、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主任屠重棋教授、超声科副主任彭玉兰教授等分别介绍了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华西创新、3D打印的骨科应用、乳腺超声医学人工智能、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辅助肺结节的检测和诊断、精准医学中的大数据处理等精准医学在临床医疗中的深度应用与发展。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